精彩资讯
导航
电影:
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

好电影都是一流的骗局,而我心甘情愿,享受其中?| 致敬

好电影都是一流的骗局,而我心甘情愿,享受其中?| 致敬


《雨果》中展示的梅里爱手稿

十二月八日是乔治·梅里爱的诞辰日。梅里爱原本是魔术师,后来投身早期电影事业。他是与卢米埃兄弟齐名的电影艺术奠基人——卢米埃主攻纪录真实,而梅里爱则善于创作奇幻,他在电影中应用的「骗术」更是成为了现代电影特技的基石。可是,这么一个伟大的电影人,近些年却很少被谈及了。

不知你对斯科塞斯几年前的那部《雨果》还有没有印象。这部看似低幼的影片,实际上有着很深很深的迷影情怀,而影片的核心情节正是对梅里爱的再发现。

在《雨果》上映时,《卫报》评论人 JHoberman 曾写了一篇关于《雨果》、电影艺术与魔幻虚实的感人长文,讲述电影如何成为我们的「时光机」,以及梅里爱如何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小编摘译了其中的精华内容,以向梅里爱这位伟大的电影奠基人致敬。

... ...

︾ Part -1

电影是起死回生的奇迹

还有比「电影的魔力」更陈词滥调的说法吗?自十九世纪末电影诞生之日起,它们就被看做既是超自然的,同时又是超越自然的。卢米埃兄弟的早期电影只是一种纪录(「对现状的展示」),但这种纪录奠定了电影媒介的影像基础。而舞台魔术师乔治·梅里爱的电影作品,也就是马丁·斯科塞斯那部感人的 3D 影片《雨果》的主题,却奇异瑰丽,同时还为特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——具体来说就是停格技术,它使动画的出现变成了可能。

▲《雨果》中的镜头,第二张动图的签名正是乔治·梅里爱。

一般的说法是,电影史始于卢米埃兄弟与梅里爱之间的对立——真实与虚幻的对立。不过,在1967年的影片《中国姑娘》中,戈达尔用一种十分诙谐的方式反转了这个等式:「人们说卢米埃兄弟创造了现实。他们拍摄的电影是纪录片。同时这世上还有梅里爱,他的电影都是虚构的,他是一个拍摄奇思与妙想的梦想者。但我觉得实情恰好相反…」换句话说,梅里爱的特技电影成了纪录片,而卢米埃兄弟的现实电影反而成了科幻片——这种说法的确比较让人费解。

▲乔治·梅里爱(左)与在《雨果》中饰演他的本·金斯利(右),真是太像了。

一些电影理论家,如安德烈·巴赞,关注的是影像的真实性;而另一些理论家,如美国超现实主义者派克·泰勒(Parker Tyler),则认为所有的电影在本质上都幻象…泰勒将好莱坞明星比作古时的神,并将看电影视作一种仪式崇拜。即使对无神论者而言,所有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说也都是鬼故事和时光机,动画则可以被理解成让静止的、死去的和过去的事物起死回生的一种奇迹。

▲《雨果》中的镜头

... ...

︾ Part -2

「电影的魔力」

很多电影人,包括奥逊·威尔斯等人在内,都将自己所做的事情等同于魔术——虽然等同的方式不太一样。威尔斯有丰富的魔术表演舞台经验,而且他的最后一部长片《赝品》讲述的正是电影影像的欺骗性。

▲《赝品》中的镜头

梅里爱是很实际的。对于一个舞台魔术师和能熟练运用幻灯的人来说,卢米埃兄弟发明的电影机是个无价之宝——它为用机械手段创作奇幻事物提供了一个出路。梅里爱马上就意识到了这项新发明的实用价值,可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发现了电影机价值的人…

电影机(cinèmatographe)放映过程中的样子,这项发明的「山寨款」很快就遍地开花了。

但梅里爱是个特别杰出的魔术师。他的电影中的一切都是活的;所有物体和背景都在不断流动。雕像变成活物,怪兽变成鲜花,宫殿拔地而起,红桃 Q 上的皇后从一张巨大的纸牌上走出来,并消失在一片橙色的火焰中…如果人类看起来像牵线木偶,那么宇宙中的其他万物反而有了拟人的特征。梅里爱创作的最广为人知的影像、亿万即使没看过他的任何一部电影的人也知道的影像,就是被火箭戳中了眼睛的月球特写。

▲最初,梅里爱的很多拷贝都是非常辛苦地手工上色的,一个物体接一个物体、一帧接一帧地上色,因此电影也就有了这种闪烁的、彩绘玻璃般的视觉效果——斯科塞斯将梅里爱的电影拷贝比作发光的手稿。

▲《雨果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桥段是《月球旅行记》的放映(电影中使用的是数字修复后的版本,非常非常珍贵)。

梅里爱自编、自导、自演、自己出品及发行了所有的电影,片场也都是他自己搭建的。虽说他的生产模式很像手工作坊,但在一时间内,梅里爱的工作室却是全法国最顶尖的。直到一战前夕,梅里爱才被财力更雄厚的集团,如百代电影公司,逼得丢了饭碗——这一情节在《雨果》中只是一带而过,影片将梅里爱的没落更多地归咎于战争本身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有人发现梅里爱在蒙帕尔纳斯的火车站开了一家糖果店。法国政府后来才将这个店装饰一新,它也被迷影人和超现实主义者们奉为神殿。

▲斯科塞斯说,拍摄《雨果》期间他最享受的,就是这部电影给了他成为梅里爱的机会。他能够重新搭建梅里爱的玻璃房工作室;

▲还能够重建梅里爱1903年的影片《仙女国》的水下片场。

虽然梅里爱被视作电影艺术第一人,但在他开始拍摄和制作电影时,我们如今所熟悉的电影艺术其实还不存在。实际上,正是电影艺术导致梅里爱破产的。专攻媒体历史的学者Erik Barnouw 曾指出,电影十分有效地让舞台魔术表演实现了自动化(就像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得影院现场伴奏变得没有必要了一样):「魔术师们那些叹为观止的错觉表演被转移到了荧幕上——大变活人、奇怪的变形和斩首桥段——而这对魔术师们的打击是致命的。只要有摄影机和接片机在手,任何人都能创造出一样效果的奇迹,而大家也都这么做了。」

▲梅里爱1899年的作品《世纪末的印象主义者》

在这种新形势下,也就是在电脑合成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,「电影的魔力」到底意味着什么?

▲梅里爱1904年的作品《生活地图》

... ...

︾ Part -3

《雨果》的重要意义

《雨果》共收获了十二个奥斯卡提名,比它的竞争对手、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的仿古默片《艺术家》还多一个。斯科塞斯对小说《造梦的雨果》的改编出奇地受欢迎(也出奇地好)。《雨果》不仅先进前卫——3D 格式,且影片中到处都是用电脑合成的、「不可能实现」的镜头运动——而且还非常怀旧。

▲《雨果》中的火车站

▲《雨果》特效镜头拆解

当电影艺术无情地抛开以摄影为基础的传统胶片时代,走向电脑合成技术引领的勇敢新时代时,我们对老式魅力的欣赏再度回温。世界上最后一个环球巨星玛丽莲·梦露在世时从未收获任何奥斯卡提名,但现在她却有了赢得奥奖的机会,虽然是通过饰演她的米歇尔·威廉姆斯间接获奖;而在柯达宣布破产的那一年,我们却迎来了一部人气颇高的、向柯达胶片致敬的《超级八》。

艺术家

超级八

「在 Imax 巨幕上看数字版的《超级八》是种很奇怪的体验,」《纽约时报》影评人A. O. Scott 用这句话开始了自己对《超级八》的点评。「你甚至可以说这正是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旨。」没错,而且这也是《雨果》和《艺术家》想要表达的主旨——《艺术家》注定要成为1931年后第一部收获奥斯卡小金人的默片;1931年时,奥斯卡评委将最佳摄影奖授予了茂瑙与弗拉哈迪合拍的伪纪录片《禁忌》。如果说这些影片象征着电影的过去,那是因为电影不仅是打发时间的方式,更是带有魔力的时光机。

▲《艺术家》经典镜头

《雨果》用 3D 格式重现了梅里爱的原始魔术,这里面的工艺(比《艺术家》的仿古工艺)要复杂得多——迷影情结和对影史的回溯都非常明显。《雨果》对电影拍摄仪器的存在十分敏感,并且不断地将电影艺术与时钟和火车联系起来。这部电影想向观众传递一种幻觉,那就是它能够回到过去,并修复已经破损的电影器械,即使在很久之前,电影艺术就与这些手工器械脱开了联系。

▲《雨果》中的机械

以梅里爱的《德雷福斯事件》为核心的小说《Paper Conspiracies》提醒了我们一件《雨果》忘掉的事情,那就是我们确实生活在梅里爱所创造的世界里。电影未必纪录真实,但它们永远在创造真实。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如此具有魔力。

▲《雨果》中的时钟

上一篇:观剧指南丨秋季档北美十佳新剧 下一篇:逗趣儿?| 网上一些笑尿的神回复~
看巴士 m.kan84.tv